道教清信弟子皈依的 经宝为何是“三十六尊经”?
道教清信弟子皈依的
经宝为何是“三十六尊经”?
道本虚空,无形无名,非经不可以明道。道在经中,幽深微妙,
非师不能得其理。信士因信奉道教,志心皈真道经师,
愿受三皈五戒或三皈九戒,礼拜度师成为居士的仪式,
即是皈依。皈依以后,一般都会获取皈依证。
皈依道教,圣贤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门,可谓第一步上升之路,
第一重入德之门。成仙成道,成圣成贤,全部都是从这里开始。
据道经记载,凡修真学道之士,志心皈命者,须作难得遭逢之想。
第一皈依无上道宝,当愿众生,
常侍天尊,永脱轮回。
第二皈依无上经宝,当愿众生,
生生世世,得闻正法。
第三皈依无上师宝,当愿众生,
学最上乘,不落邪见。
道教的三皈依,即皈依道经师宝。道宝,即太上无极大道。
经宝,即三十六部尊经。师宝,即玄中大法师。所以,
道教皈依的三宝都是一样的。无论在哪里皈依道教,
都是一样的。有人疑问为何皈依的经宝是“三十六尊经”?
《道教三洞宗元》说:天宝君说十二部经,为洞真教主;
灵宝君说十二部经,为洞玄教主;神宝君说十二部经,为洞神教主。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。
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,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。
开始人道修学之人,始入仙阶,登无累境,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。
其次智渐精胜,既进中境,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。最后即登上境,
智用无滞,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,
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,诱俗修仙,从凡证道。
三十六部尊经,总计万八千篇,众道之宗,玄渊隐奥,
与万法一贯,即三洞经典。三洞经典,即洞真、洞玄、洞神。
《洞真》者,灵秘不杂,故得名真。《洞玄》者,生天立地,
功用不滞,故得名玄。《洞神》者,召制鬼神,其功不测,
故得名神。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,同契大乘,故得名洞,象征着玄门正法。
据《上清经》载,三洞经典,各有12门类,合称三十六部尊经,
三景之玄旨,八会之灵章,凤篆龙书,金编玉字,修服者因兹入悟,
研习者得以还源。上为三境之玄根,下为三界三十六天之感宅;
上应三清三十六天,下应九垒三十六宫府。故人头有九宫,心有九孔,
脐有九神,形有九户,合为三十六所。
道无形无名,普通善信没办法认识大道。祖师仙真垂慈经教,
广度沉沦。道教经典中虽蕴含大道,但是道经幽深微妙,
没有师父指导根本难以明白杳冥。皈依以后,多会礼拜度师,
希望师真垂慈开示,引诱灵机,带领弟子修行经典,认识大道,
顿悟大乘正宗,渐入虚无妙道,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。
皈依师宝后,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。能闻经宝,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。
昔日之不可见闻者,一旦豁然贯通,皆由皈依师宝之力。自然解悟真文,
得明正法,超脱生死,不落轮回,这也是皈依道教的妙处。
很多人将道教的皈依看的很随便,甚至称“不就是皈依而已”。
道教属于玄门正教,皈依不仅是早晚在圣像前日诵磕头礼拜,
而且皈依以后不能沉迷邪法,或者看别人皈依自己就皈依,这样多都不是真正的道教居士。
信士通过皈依三宝而成为居士 ,民间许多从事符法、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,
未曾经受道教皈依,不懂道教经典,也不会道教科仪,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,
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,不属于道士。
信士一旦确定信仰以后,就可以到道观进行皈依和拜师,通过皈依成为居士。
有的地区将确定信仰而未皈依的信士称作清信弟子,
皈依以后的居士可称作三清弟子或者三宝弟子。
道教宫观一般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皈依法会,
有意向的可以前往南龙王庙咨询。
皈依详询电话:0472—4168499
欢迎扫码关注包头道教